2021年7月23日,在包头球盟会官网入口222会议室召开了第17届《稀土》期刊优秀论文评审会。评审会由副主编温永清主持,包头球盟会官网入口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稀土》期刊主编陈建利出席了评审会并讲话。参加评审会的专家有包钢(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吕文璟教授、南开大学杜亚平教授、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钱九红总经理、燕山大学韩树民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宋希文 教授以及包头球盟会官网入口刘建军副院长。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因此,主管、主办单位对本届《稀土》期刊优秀论文的评选给予高度重视。正如陈建利院长在评审会上提到的“本届优秀论文评选打破以往惯例,初审专家与终审专家为不同人选,且初审(函评)及终审(评审会)均增加外部评审专家比例,邀请业界知名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向读者、作者传达了本刊的办刊态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开展旨在激励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从而吸引高水准的论文,提高办刊水平。一方面我们请各位专家评审《稀土》期刊优秀论文,另一方面更希望各位专家对如何提升办刊质量给予宝贵意见,以促进本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过去刊办的怎样已然成为过去,将来做的怎么样,想要有温度、有高度、有风度,成为展示科技成果、联系各方面资源的平台及纽带。”陈院长指出。
有科集团钱九红做为评审专家组组长主持本届优秀论文的评审环节,各位专家秉承理论性,学术性及应用性并重的原则,评选标准为“选题重要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作用和影响、写作质量及规范”四个方面及“文章下载量、引用量”等量化指标分别对21篇初选文章逐篇评议,共遴选出8篇第17届《稀土》期刊优秀论文,同时,评审专家就新时代如何办好科技期刊积极献计献策,为今后办刊指明了方向。
最终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将在第13届包头稀土论坛·稀土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分论坛公布,并由中国稀土学会领导向优秀论文作者进行表彰。
评选结果如下(以发表时间为序):
1.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大学 李钿,张扬,王学重撰写论文“碳酸铈反应结晶过程研究”(2020年第41卷第1期)。
摘要:对碳酸铈晶体形貌调控及结晶过程机理的探究,是获得特殊形貌的二氧化铈的前提。在未添加任何模板剂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结晶过程条件,制备出不同分支形态的碳酸铈晶体。同时,集成多种过程分析技术,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实时测量,探究碳酸铈的结晶机理。研究表明,反应结晶温度、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以及滴加速率是影响碳酸铈晶体分支形貌的主要因素。利用pH计和浊度仪实时监控反应结晶过程的pH变化和浊度信号,使用在线显微镜实时观察反应结晶过程颗粒的动态形貌变化,在结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离线形貌表征和XRD分析,联合证明了碳酸铈的结晶过程为首先无定形成核-然后无定形溶解-最后再结晶。其中转晶过程的差异导致碳酸铈不同分支形貌晶体的形成。
2.上海理工大学 姜晨,洪小兰,时培兵,郝宇,姜臻禹撰写论文“六偏磷酸钠对磁性复合流体分散性及光学玻璃抛光性能的影响”(2020年第41卷第2期)。
摘要:为了提高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的抛光性能,通过实验调查无机电解质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对MCF颗粒团聚的影响,研究MCF抛光液颗粒分散性与BK7光学玻璃抛光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关系。在MCF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SHMP,测试MCF中颗粒的粒径分布和中值粒径D50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CF中颗粒分散性;利用不同含量SHMP的MCF对BK7光学玻璃进行抛光加工,研究SHMP含量变化对光学玻璃抛光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MCF中添加适量SHMP能够减少抛光液颗粒的团聚,提高MCF抛光液的颗粒分散性,改善BK7光学玻璃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当SHMP质量分数为3%时,中值粒径D50达到最小值7.023μm,并且MCF抛光液的分散性最佳,材料去除率达到最大值22.6×10-4 g/min,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15.78 nm。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思雨,梁涛,田舒菡,崔昊天撰写论文“轻稀土矿城市路尘中重金属含量的粒径分布与空间分异”(2020年第41卷第3期)。
摘要:以典型轻稀土矿尾矿坝附近的工业区和居民区为研究区,首先通过分析不同粒径城市路尘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载荷,讨论了路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粒径分布和空间分异;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稀土特征参数计算,识别了路尘中金属元素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坝路尘中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差异显著,工业区路尘中的金属含量和质量载荷通常高于居民区;重金属元素Cr在8种不同粒径路尘中质量载荷均较大;粒径<0.075 mm的路尘中金属质量载荷最大,随路尘粒径增大金属质量载荷显著减小;尾矿坝路尘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人为来源是工业源、燃烧源和交通源,主要自然来源是成土母质;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扬尘、矿源以及工业源。
4.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平风,刘大成,徐崧泽,彭金璐,李文龙撰写文章“美国关键矿产战略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影响研究”(2020年第41卷第3期)。
摘要:在中国提出不排除以"稀土牌"作贸易反制措施的背景下,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关键矿产安全可靠供应链联邦战略报告》(简称《关键矿产战略报告》)。报告以稀土为核心,强调稀土关键矿产资源在产业链与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较WTO"中国原材料案"和"中国稀土案",该报告关键原材料战略措施更具攻击性。本文认为从长远看由于稀土加工巨大社会负外部性原因,美国会继续维护"进口替代污染转移"现有全球布局,但重建本国设施使之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将降低关键资源对中国依存度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从该报告对国际市场的影响看,中国稀土产业不仅要面对西方国家下游应用技术,还将面临上游原材料和功能材料端更严峻的挑战——"双向挤压"。上游端未计环境成本的价格优势击败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的战略将难以持续,中国企业需落实上游绿色转型、下游融入完备的工业体系应用研发,积极面对全产业链竞争。另外,中国稀土企业因自身产能过剩和《关键矿产战略报告》释放投资需求信号,部分企业海外投资产能境外转移加速,对本国产业链安全影响已现端倪。
5.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刘德峰,张臻悦,池汝安撰写论文“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微观渗流机制”(2020年第41卷第4期)。
摘要:为了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微观渗流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实验和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分析浸矿后四种稀土矿样的上、中、下部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尺度、孔隙分布、孔隙形状)的变化规律,探讨宏观渗透系数与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颗粒的孔隙率由大、超大孔隙比例和与总孔隙数共同决定,随矿样深度增加而减小;下部矿样的孔隙尺度均匀程度最高,而中部矿样的最低;随着矿样深度增加,孔隙分布越来越分散,平均孔隙形状系数逐渐增大,孔隙形状特征变得越来越复杂;浸矿中-0.075 mm粒径矿石颗粒迁移导致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有效颗粒粒径改变,这是影响稀土矿石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有望为实现高效回收中重稀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6.南昌大学 吴婷,李静,朱敏萱,周雪珍,李永绣撰写论文“湿固相机械法制备氧化铈抛光粉”(2020年第41卷第5期)。
摘要:以大比重碱式碳酸铈为前驱体,通过搅拌球磨和煅烧来制备氧化铈抛光粉。首先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球磨时间、球料比、液固比等因素对球磨产物的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影响产物粒径大小的因素排序是球料比>球磨时间>液固比,最佳球磨条件为液固比1∶1,球料比7.5∶1和球磨时间5 h。在不同温度下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球磨产物煅烧制备了氧化铈,评价了它们的抛光性能与其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Zeta电位的关系。证明800℃和900℃煅烧所得氧化铈粒径小、粒度分布窄、Zeta电位为负值,随着煅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颗粒急剧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对K9玻璃的抛光速率随煅烧温度升高先增大而后降低,在900℃时呈最大值,材料去除速率(MRR)达342.31 nm/min,抛光表面的均方根(RMS)粗糙度为0.286 nm。此时的氧化铈颗粒为类球形,SEM观察的一次粒子平均粒径为114 nm。
7.包头球盟会官网入口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 任少卿,赵明静,刘国征,李泉,高岩,李玲,付建龙,吕科,王东波撰写论文“CuGa 晶界添加对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磁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2020年第41卷第5期)。
摘要:将商用N45磁粉与CuGa辅合金粉末混合制备得到烧结钕铁硼磁体。CuGa辅合金的添加优化了磁体的晶界,使得磁隔绝效应更加显著,从而提高了磁体的磁性能及热稳定性。仅需添加0.1%质量分数的Ga,烧结磁体矫顽力就由12.5 kOe增长到13.4 kOe,继续增加添加量虽然有利于提高矫顽力,但是降低了磁体的剩磁。EDS结果显示,在晶粒边界处有Cu和Ga的富集现象,可以很好的起到去磁耦合的作用,由于边界在磁体中占比极小,故较多的添加量会使辅合金元素进入主相,降低磁性能。随着辅合金添加量的增加,磁体的矫顽力温度系数单调的由-0.677%/℃变化为-0.661%/℃。CuGa辅合金添加磁体的矫顽力温度系数的绝对值小于未添加磁体,说明随着CuGa辅合金添加量的增加,磁体的矫顽力热稳定性有所提高。100℃处理后,未添加CuGa辅合金磁体(Pc=2)磁通不可逆损失hirr=14.14%,而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1%、0.3%和0.5%的Ga的样品hirr分别为8.07%,5.75%,5.35%。CuGa合金添加可以减小磁通的不可逆损失,使磁体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有利于磁体在电机等高温环境中的应用。
8.包头球盟会官网入口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熊玮,张旭,周淑娟,赵玉园,徐津,闫慧忠撰写论文“不同化学计量比 La-Y-Ni 系储氢合金的研究Ⅰ:表面状态与组织结构”(2020年第41卷第6期)。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化学计量比La-Y-Ni系储氢合金的表面状态与组织结构,利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了化学计量比B/A值分别为3.0、3.5、3.58、3.67、3.8的五个合金样品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状态、组成相和本体元素分布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比的AB3.58、AB3.67合金的结晶状态相对较好,而且均由A2B7型(Ce2Ni7和Gd2Co7)相组成;化学计量比的AB3合金为AB3型单相(LaY2Ni9)组织,AB3.5合金由A2B7型和AB3型相组成,AB3.8合金由A2B7型和A5B19型(Ce5Co19)相组成;AB3.58、AB3.67、AB3.8合金的元素分布均匀。(信息中心 张小琴)